Search

【今天不當譯者,當偵探】#翻譯工作心得
之前曾經說過,翻英文書籍翻到外來語時,最困難的其實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今天不當譯者,當偵探】#翻譯工作心得
之前曾經說過,翻英文書籍翻到外來語時,最困難的其實是中文(對中英譯者來說),因為中文一音多字,翻成羅馬拼音後知道發音卻不知道寫法。當時是為了兩個中文姓名弄得焦頭爛額,不過後來也憑著偵探精神找出了原本正確的中文寫法,編輯還說我有福爾摩斯魂:D
沒想到今天又遇到難破的案件了(誤)!這次是一種醬料,原文寫majiang。別以為這麼簡單,majiang不就是「麻醬」嗎?!不不不,事情不像憨人想得這麼簡單......原文後面另有解釋(不過如果沒加解釋,我恐怕真的就譯成麻醬了):a type of fish paste with soybeans,一種加有黃豆的魚膏。另外,書中有說,這種醬是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。
怪了,麻醬可不是魚或黃豆做成的呀!立刻進行call out(喂!真的是福爾摩斯嗎?),詢問臉書譯者社團的各位神人,結果得到的回答是:馬王堆漢墓有出土一種「馬醬」。但是,「馬醬」真的是一種「魚醬」嗎?怎麼看也不像啊!
幸好,又有一位譯者朋友介紹一位國立大學歷史系的教授給我,說他的著作曾經提及馬醬,要我去問問馬醬是怎麼做的。結果!教授回答,啊馬醬就是馬肉醬啊,哪是什麼魚醬!馬王堆漢墓也沒出土任何用魚做的東西!天啊,查案查到這裡,真想將凶手直接推給馬醬就好了!
對了,可別以為原書作者腦袋空空寫錯,因為此刻我又發現另一本書也有提到majiang,也說它是a type of fish paste。兩位學者都這麼說,總不會兩位都是錯的吧?!於是我仔細看了另一本書,發現書中說到,majiang在有名的史學著作《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》(李約瑟著)第六卷的第五分冊〈發酵與食品科學〉有介紹到。於是,我立馬找到了這套書的電子版,費盡千辛萬苦,總算循線找到真凶了!如圖所示,真凶名叫「鰢醬」,是一種魚做成的醬。下方註釋並有說到,一般譯成馬醬不甚正確,因為食用馬肉在當時是禁忌,且竹簡上應有魚字旁。至於為何現在仍多說成馬醬?這我就不知道了...總之福爾摩斯的任務就是要找出majiang的中文寫法!
任務完成!雖然今天因此只翻了一千多字,進度嚴重落後,但是仍然值得!有時候,翻譯非小說就是會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詞彙需要查證,不過這也是這類書籍的樂趣之一~大大感謝今天協助我的許多人和書!!


Tags:

About author
本名羅亞琪,現為中英書籍譯者、就讀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英組,並為《BBC知識》和《孤獨星球》國際中文版固定合作譯者。 譯作包括《鮮味的祕密》、《蒙面俠蘇洛》、《手感烘焙聖經》、《這一次,你該捨不得的是自己》、《看得見的符號》等書。完整履歷請見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open?id=1k2OdV2STDoNJvN1gh7aWz2uVaOAVRz10 有意合作,敬請私訊聯繫,或寄至:[email protected]
以譯者之心度作者之腹 :)
View all posts